close

  2014京津冀藍皮書今發佈
  京津雙核帶動區域發展但行政區域經濟各求發展尚未形成一體化
  專家——京津冀應建世界級城市群
  今天,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發佈2014年《京津冀藍皮書》。藍皮書指出,京津冀城市群目前處於城市群發展的組接階段,存在超大城市高度集聚、中小城市吸納力不足,行政強勢、市場弱勢等突出問題。
  未來應重點促進城市間交融與融合。促進京津冀城市群空間優化與質量提升,應以譜寫京津“雙城記”為突破口,打造世界級城市群。
  城鎮化京津獨大周邊發展不均
  藍皮書指出,城鎮化進程中城鎮數量和規模不斷擴大,城市群逐漸形成,併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目前我國正形成23個城市群,其中京津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城市群以2.8%的國土面積集聚了18%的人口,創造了36%的國內生產總值,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快速增長和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的主要平臺。
  京津冀城市群,是以北京和天津為核心,包括河北省全域的大都市地區。
  京津冀城市群城鎮人口比例不僅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近年來更是呈現明顯加速的態勢。
  2012年,京津冀城市群城鎮人口比例達58.93%,高於全國52.57%的平均水平。其中,北京和天津已進入高級城鎮化階段,城鎮人口比例分別為86.20%和81.55%,超過世界較發達地區人口城市化平均水平。而同年河北省的城鎮人口比率只有46.80%,尚在城市化中期階段,表明京津冀城市群內部城鎮化發展不平衡。
  首都經貿大學城市經濟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祝爾娟分析稱,京津冀地區超大城市人口過於集中,其他等級城市人口規模偏小,人口規模呈“倒金字塔”型。
  不僅人口規模分佈差異過大,而且經濟實力與經濟結構也相差懸殊,反映了京津冀城市群中心城市集聚力強而承載力弱,中小城市吸納能力弱而承載能力尚有潛力,這種不合理的城鎮體系結構,最終會導致區域發展缺乏支撐力。
  因此需要從較低規模等級的城市中培育和發展出新的更高等級的城市,以提高城市體系對區域經濟的推動作用,促進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
  經濟城市“雙核”GDP占比過半
  藍皮書稱,北京和天津不僅在地理位置上處於京津冀城市群的中心地帶,而且在城市空間結構中也處於核心位置,京津的經濟實力和兩市之間的經濟聯繫量一直遠大於其他城市,是決定和影響整個區域的增長重心和經濟中樞。
  從經濟實力來看,2012年北京和天津兩市地區生產總值之和占整個京津冀城市群的53.7%。
  從經濟區位度來看,從2000年到2010年,北京和天津的經濟區位度都有較高上升,且遠遠高於其他城市,與北京、天津相鄰的廊坊、承德和唐山的經濟區位度也有所上升,而距離北京、天津較遠的城市(如石家莊、邢台、邯鄲)的經濟區位度卻在近幾年有所下降,反映了北京和天津兩市的極化效應依然明顯,區域內不平衡性還在加劇。
  從人均GDP來看,2012年北京和天津人均GDP分別達到14027.13美元和15129.04美元,而河北省人均GDP僅為5838.95美元,不僅遠遠低於京津兩市,甚至低於同期全國平均水平(6094美元)。河北省的城市規模及其經濟實力,與京津兩市之間存在如此之大的差距,反映了京津冀城市群“雙核”格局顯著,內部發展不平衡。
  區域發展 剛剛“破界”正在組接尚未融合
  目前,國內對城市群演化階段的劃分主要採用起步(雛形)、發展(發育)、成熟(穩定)等產業周期的劃分方法。
  藍皮書將城市群演化階段劃分為:破界、組接、交融、融合四個階段。各階段在空間結構、產業結構、人口結構、基礎設施以及經濟緊密度等方面具有明顯的不同特征。
  通過對京津冀城市群經濟聯繫強度與城市流的分析認為,京津冀城市群目前處於城市群發展的組接階段,如城市間出現“點軸”結構;產業結構差異化趨勢增強;連接城市間的“主動脈”(城鐵、高速公路、光纖等)設施形成;經濟的緊密度增強,區域的人流、物流增強。
  但區域內京津兩市聯繫較為緊密,而與其他城市聯繫相對鬆散;京津中心城市集聚效應仍大於擴散效應,城市間經濟差距仍然較大;京津冀三地經濟自成體系,尚未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良性互動的一體化發展的共贏格局。
  藍皮書稱,未來京津冀城市群的發展方向是促進城市間的交融與融合。
  在城市的空間結構方面,應促進由“單核”(或“雙核”)結構向“多核”結構轉化,由“圈層”結構向“網格”結構轉化;淡化城際邊界,促進同城化、一體化發展。
  北京功能疏解鼓勵行政機構向新城遷移
  北京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博士、副研究員李彥軍表示,北京中心城區的人口疏解應從城市功能疏解入手,採取措施鼓勵行政機構、事業單位向新城遷移。而對於在中心城區的行政機構和醫院、學校、科研等事業單位則採取適當限制發展的措施,如限制醫院在中心城市改建擴建、限制學校擴大招生規模等。
  李彥軍建議,政府從城市長遠發展利益出發,在重視新城市政基礎設施的建設、生活配套設施的建設,提高生活便利程度的同時,應本著同城同價的原則對新城區居民收取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交通市政設施的服務費用,併在適當的時候,對新城各種服務的費用採取更加優惠的政策,以降低郊區生活的成本。
  除了行政手段,政府還可以採用收費等經濟措施,來控制中心城區的人口膨脹。
  專家解讀
  京津冀應建聯席會議制度
  我國三大城市群發展結構中,長三角城市群是“一主多核心”空間結構,以上海為主核心,南京、蘇州等多區域性中心城市融合發展,而珠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均是“雙核心”發展結構。
  珠三角城市群與京津冀城市群又有不同,珠三角城市群有廣東省統一協調,而京津冀城市群由於各城市行政體制的分割以及各地區域經濟發展利益的追求使得各個城市利益的衝突較重,核心城市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石家莊等區域性中心城市各自為政,城市產業發展同構現象嚴重,城市群的一體化的互補性合作機制尚未形成。
  專家建議,應儘快出台“京津冀地區區域規劃”,強化京津冀之間的合作,實現三地功能和產業的轉移和承接,優化區域空間發展佈局,推動京津冀城市群內城市協調發展。建立聯席會議制度,來協調三個地方政府,形成統一的合作工作平臺和政策促進機制,改變各自為政的局面。
  本版文/記者王婷婷
(編輯:SN09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l54nlnqb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